汽车内饰设计草图,汽车内饰设计草图大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汽车内饰设计草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汽车内饰设计草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似乎电动汽车颜值普遍高出汽油车,是什么原因?

有没有发现电动汽车的颜值普遍比燃油车高?

汽车内饰设计草图,汽车内饰设计草图大全

原因概述:

  1. 取消进气格栅
  2. 风洞测试

不少汽车爱好者都有这种感觉,似乎电动汽车与部分插电混动汽车的颜值更高,或者说车辆更显得前卫和时尚;这不是一种暗示或幻觉,事实上就有这样的区分,燃油车和电动汽车的设计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核心差异首先在中网上。

参考下图:

燃油车的中网必须是“格栅”,格栅可以理解为“有孔洞的栅栏”,这些孔洞或者横竖的空格是用来进气的,所以也叫做“进气格栅”;燃油车的发动机是内燃式热机,运行中会产生非常多的热能,机体会被加热到很高的温度。所以必须通过外部风冷和内部水冷的方式进行散热,其中水冷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在进气格栅后方的水箱,在水箱前面的“薄板”是空调系统的冷凝器;只有在行驶中用“大风量”不断吹到水箱上,用空气吸收水箱热能使其降温、用水箱吸收冷却液的热能为发动机降温才能保证内燃机的正常运转。

于是镂空的进气格栅就成为了燃油车的标准设计,且大都是性能越强的车中网尺寸越大,看起来会越来越怪异;因为汽车的拟人化总会把车头想象成脸部,进气格栅就像是嘴巴,现在的燃油车为了提高动力并保证冷却效果,中网尺寸往往都是“血盆大口”或者是“超大鼻孔”。

电动汽车不需要这么散热,冷凝器在车头下方留有小小的进口气即可满足散热需求,也就是说电动汽车可以不设计镂空的进气格栅了;那么车头的设计就不会因为需要过大尺寸的中网,让车头变得非常的“厚重”,不厚重就会是“尖尖的”、“修长的”或者“低矮的”,车头总能呈现出一种“俯冲”的姿态。

这种姿态的车辆总会显得比较运动,重点是怎么看都会感觉有些新奇,但却又说不上来有什么不一样,其实就是中网的区别。


电动汽车普及的初期走的是「高端路线」

这点很重要,高端车辆的定位决定了研发和制造投入都会很大,设计投入当然也会很高;那么车辆就要在风洞里进行严格的测试,要把车身的风阻降到最低,低风阻不仅能降低车辆的耗电量,同时能通过合理的气流产生的下压力来提高车辆的操控极限,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车辆的风噪。高速驾驶时最强的噪音就是风噪,有些风阻系数过大的车辆即便全车贴满隔音棉,噪音仍旧会非常明显,因为风噪等汽车噪音都是穿透力很强的低频噪音。

风阻系数和设计美感有什么关系呢?参考下面三张图片。

第一台是燃油车,看起来也算前卫;剩下两台都是电动汽车,车身明显协调一些,而且有一种俯冲姿态,运动感是很强的。任何按照抄底风阻去设计的车身都会有这种特点,或者说这么设计出来的车辆都会很相似,有一种超级跑车的感觉;曾经也确实只有些跑车才会进行风洞测试,但随着一些中国汽车品牌投入高成本打造风洞后,设计潮流整体出现了转变。其他投入第一些的车辆也会借鉴这种设计风格,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设计语言。

最后需要了解的就是这些车的底盘调校,仍以某国产汽车为参考,其车辆在路试之前就要经过15日一周期、多个周期的台架测试,测试台架达到24通道;经过严苛的测试后,此车的麋鹿测试成绩可以达到80km/h,超越了一系列的超跑车。有技术、有设备,打造出优秀的底盘并不是那么难,当然前期的学习积累和投入都是巨大的。

这些电动汽车为了吸引来用户,在研发和设计方面的投入都很大,而燃油车又注定要被淘汰,所以研发投入都在缩减,很多车企都不再研发内燃机和变速箱,在设计方面当然也是敷衍了事了。所以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是无奈的现实。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电动汽普遍比燃油车设计更炫酷,为什么会这样?

在汽车“新四化”浪潮汹涌而至的年代,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是“颠覆”。从平台架构到驱动方式,从单纯驾驶功能到人车互联互通,从包罗万象的智能AI到人、车、路协同……如今的汽车,尤其是中高端电动车,几乎都将“智能化”打造成产品的主要标签。但是智能化的体现,除了人车智能交互系统、驾驶辅助系统以外,外观和内饰设计也是体现智能化的主要地方,尤其是外观。

所以,大多纯电动车的外观都非常炫酷,科幻感十足,这在当下很多人的眼里就被视为颜值高。当然了,设计这种见仁见智的事,主观意识成分很大。打个比方,很多年轻人可能觉得一些电动车颜值更高,但如果是我们上一辈人,未必就看得上眼。言归正传,我们再来聊聊电动车和燃油车设计那点儿事,需要事先说明的是,设计对于一台车只是一个开始,要真的选车,最好不要唯“颜值”论,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

先说燃油车的设计,可能我们很多人也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很多车企的产品迭代都是有迹可循的。而且越是造车历史悠久的车企,迹象也越发明显,以至于会形成一种设计共识:看到某种标志就会想起某个品牌。最典型的,比如宝马的“双肾”格栅、Jeep的七孔格栅、保时捷的“青蛙脸”、阿尔法罗密欧的“倒三角笑脸”、凯迪拉克的钻石切割以及阿斯顿·马丁的“马丁脸”等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家族式前脸设计。

很多燃油车新产品的开发,在设计之初并不是在纸上随便勾画,而是有很多优秀的经验可继承,当然也会有一些奇怪的规则要遵守,毕竟汽车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传承下来的行业。而电动汽车是一个新兴物种(尽管从时间维度上讲,电动车诞生的历史也不短了),在设计上没有那么多传统的桎梏。

传统燃油车外观上的突破相比很多纯电动车的确是少了很多,但是这并不代表传统燃车没有天马行空的设计。经常逛车展的人都知道,很多传统车企发布的概念车,颜值高到突破天际的也相当不少,但是这些概念车并没有普及到千家万户。就像每年时装周上那些奇形怪状的衣服一样,他们也不会真的给消费者穿到大街上,但是他们要为潮流引路,一些内在的元素会逐渐应用到未来的产品里。

传统燃油车企也需要一些新鲜的东西给他们一些激荡,然而到真正要量产的时候,又会变得慎之又慎。不过,电动车尤其是造车新势力旗下的电动车,因为品牌本来没有什么积淀,却又想快速吸引人们的目光实现销售,炫酷的外观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元素。尤其是在没上路之前,一切都可以大胆想象,不切实际也没关系,只要炫酷就够了。

但是一辆车的量产,是需要设计工程师和机械工程师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绝不是设计师拿来草图,造型师刮个油泥模就可以的,这需要机械工程师结合当前造车工艺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才行。我们也会看到,很多接近量产的概念车上一些炫酷的设计,比如剪刀门、鸥翼门、对开门等,看起来很香,但实际上可能无法量产,这大多是机械工程师“从中作梗”的原因,虽然要实现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成本因素会导致这类设计最终无法落地。

综合来讲,一些电动车能给人以“外观突破”的产品形象,更多的还是因为他们要快速在市场上引起足够的关注度,以至于不惜在设计上采用一些偏激的手法。虽然目前电动车的销量提升很多,但由于整体“基盘”较小,市场占比不高,在设计上做文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再说电动车的用户,很多都是拥抱科技的城市年轻中产,车子设计上没有个性怎么能行?科技感不突出谁会买?所以,渐渐地,形成了一种共识,电动车集体要在设计上出圈,“貌不惊人死不休”才是正确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内饰设计草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内饰设计草图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THE 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