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管理(电动汽车管理)

2018年,我国至少发生40起新能源汽车火灾,严重威胁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启动召回至少356万辆新能源汽车。2018年,

中国至少有40辆新能源汽车起火,严重威胁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启动召回至少3.56万辆新能源汽车,但仍未能消除电动汽车对人们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威胁。

电动汽车管理(电动汽车管理)

如果任由电动车这样发展下去,无论是蔚来、威马这样的新势力,还是BAIC新能源、广汽新能源这样的大型国企,中国电动车都不太可能有真正的未来。

为了彻底解决上述问题,3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史上几乎最严的新能源汽车管理和召回规定,我们暂称之为“国四条”。

这份几百字的通知,很可能会对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史上最严“新能源国四条”?

来看一下具体细节,一共只有短短的四条:

1.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相关生产者(包括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生产汽车产品并以其名义出具产品证明的企业),

以及从中国境外进口汽车产品在中国境内销售的企业)在知悉其生产、销售或者进口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发生交通碰撞、火灾等相关事故时,应当立即按照《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组织调查分析。

并将调查分析结果上报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

对2018年1月1日至本通知下发前发生的火灾等事故,相关生产者要逐一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并于2019年4月30日前提交分析报告。

二、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等零部件生产者知道新能源汽车可能存在缺陷的,应当按照《实施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报告,并通知生产者。与此同时,

配合缺陷调查、召回等相关工作。

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条例》和《实施办法》的要求,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追溯信息管理系统,落实产品安全主体责任。如果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缺陷,

缺陷汽车产品的生产、销售和进口应立即停止并召回。

四、相关协会、科研机构、检测鉴定机构等单位发现与新能源汽车安全相关的缺陷和违规行为,应及时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报告。

这四条,几百字,其实是史上最严的电动车法规。

即使秋后也要算账绝不姑息

第一,监管部门甚至对2018年1月1日以来发生的电动车火灾事故全部进行了追逃,这意味着上一年度的电动车安全事故将难逃监管问责的管理机制。

这和国家反腐工作的原则如出一辙:做了坏事,即使退休,还是会被查出来。这就是这个规则的力量,让后来者根本不敢作弊。

在通知的第一段,明确写着:“为了保障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新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已经被放在了第一位。

在此之前,民间流行国家和企业为了发展电动车不惜拿普通人当小白鼠做实验。这意味着基础地位的重大变化,不可低估。

如今,国家质检总局以最高监管机构的名义,明确将“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转向不再是“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而是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

这种发展政策的改变,必然会淘汰一批技术不达标的新能源企业,而有技术实力的将会生存下来。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加速洗牌。

核心“三电技术”将受到严密监控?

再来看《通知》第二条。这篇文章明确提到,电动汽车“三电”的核心技术: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将被严密监控。只要发现问题,就会立即上报,追溯到最后的问责。这一条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中科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理事长高在去年举办的全球未来出行高层论坛上明确指出:

新能源汽车事故频发,主要是产品质量问题。“产品质量问题,是指产品在设计、制造、检定和使用过程中,不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电池产品测试验证不充分;第二,

车辆使用过程中可靠性的变化;第三,充电安全管理技术有问题。"

高的发言直接暴露了目前电动车最大的产品质量问题,相当于告诉普通消费者,目前电动车基本都存在这样的产品问题,购买时要谨慎。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社会监督意味着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中国电动车行业拼凑出一个产品的时代已经结束。

“三电”技术是R&D和电动汽车制造中的痛点和难点。正是因为三电技术不够,才造成了电动车的一系列安全问题。

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已经把对“三电”技术的控制提到了最高级别。只要存在“可能的缺陷”,就必须立即向监管部门报告,并组织调查甚至停产。

这里使用“可能”一词意味着这种监控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那些在“三电”技术上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无处藏身。

召回政策比传统燃油车更严厉?

第三条:将电动汽车监管提升至“高风险”级别。“经调查分析发现缺陷的,应当立即停止缺陷汽车产品的生产、销售和进口,并予以召回”。

这个召回制度比传统的汽车召回制度要严格得多,这也符合电动车作为新生事物还有很多不完善的特点。

也就是说,国家产业政策大力鼓励的新能源汽车的监管,将会比未来逐步禁止的传统燃油汽车严格得多。

特斯拉的马斯克曾在人们攻击特斯拉自动驾驶能力时反击:特斯拉事故不应该上头条,普通汽车事故率更高。

但实际上,人们对致命伤害的恐惧,包括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等新生事物,远远超过传统燃油车。

国家质检总局加强对电动车的监控,完全符合社会上消费者对电动车安全的普遍不信任。

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布下“天罗地网”

第四条规定“各有关协会、科研机构、检测鉴定机构等单位”都要加入监管行列,意味着一个重围已经铺就。在这种状态下,谁也逃不过监管。

仔细想想第四项,可以说是极度恐惧。

很多时候,汽车产品的质量监测等问题一般都是由国家质检总局来管理的。即使从客观中立的角度来看,其他第三方机构也很少直接参与国家质检总局的检验体系。

现在国家质检总局主动向相关协会、科研机构、检测鉴定机构等单位发出“联合监管”的信号,意味着已经布下重围。

全社会各种机构的监管,符合自由经济市场由部门、第三方机构甚至消费者共同监管的产业体系。这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彻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从这四条规定中不难看出,这是监管部门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强烈的追逃令,而原因是相关部门终于意识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远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本身重要。这是汽车工业的重大政策转变。

追求高质量发展紧随国家战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这么做是否是为了改变之前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鼓励政策?不是这样的。

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继续实施购买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这是第二次将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说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鼓励政策没有改变。

但“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也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且这是比产业政策大得多的国家战略,这是必然的。

这个判断并非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首先,国家严查新能源汽车作弊行为是公开的秘密。即使在补贴名单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补贴到位还是非常谨慎,周期也比较长,这就造成了一些靠骗补生存的企业切断资金,让其原形毕露。

有技术、有实投的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小。

接下来的2020年,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财政补贴将最后退出,这也意味着企业必须依靠自己的技术实力,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最终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才能生存下去。

这意味着电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正式来临。

几个业界大佬在2018年底公开“批评”新能源汽车的发言也能从侧面印证这一观点。

第一个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第二个人是前科技部部长、现任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

在去年6月举行的某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万钢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就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推广经验来看,电动车发展存在充电耗时长、续航里程短的短板,而这些正是燃料电池汽车可以弥补的地方,

燃料电池车辆适合应用在重载、长途交通领域。

万钢作为重要的“官方”人物,发出这样的表态可谓意味深长。这意味着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之前押注纯电动汽车这一条路的产业政策正在被修正,氢燃料被提升上新一轮的议事日程。

欧阳明高在去年9月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8第二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发言称:“近期新能源汽车起火的事件,

其主要原因是技术验证周期的偏短等等。因为企业跟着补贴的指挥棒走,盲目的追求高比能量,缩短了电池测试验证的时间。”

欧阳明高同样作为十分重要的“官方人物”,其这一表态意味着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并逐步正式纯电动汽车本身的各种问题,这意味着国家产业政策正在加速调整。

今年1月,万钢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19)论坛中表示:“发达国家把氢作为能源管理,创制了科学安全的氢加注站建设和车载氢罐技术标准及监测体系,有力推动了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建议借鉴先进经验,

总结试点成果,抓紧研究修订氢能、加氢站和储氢技术标准,提升检测能力,尽快破除标准检测障碍和市场准入壁垒,加强和完善氢能生产、储运和供销体系建设”。

万钢的多次表达了对燃料电池的关注,同时明确指出纯电动汽车的短板,意味着相关部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已经发生了重要的调整。

随着这次全新的“新能源国四条”的出台,意味着我国的纯电动汽车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时代,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电动车企,将来恐怕很难生存下来。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监管 转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