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补贴的下降,电动车政策的红利期即将成为过去,未来一个汽车品牌能否存活将是决定性因素。在中国,超过100辆新能源汽车在国家补贴下销量下降。
电动车政策的红利期即将成为过去,未来一个汽车品牌能否生存,将取决于市场接受度。国内100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大部分可能看不到量产车上市的那一天。
完成交割,积累了一定客户的企业也如履薄冰。在一个充满质疑的市场环境中,一个疏忽就可能一败涂地,难以翻身。
新能源汽车一直争议到今天。不考虑是否真的环保,是否看好造车方向,是否拿到补贴等产业和政策因素,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还是有顾虑的。是因为没有买车的消费者的误解,还是从先买车的用户的真实痛点出发?
蔚来汽车是最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最近的风波更是将它推到了风口浪尖。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在谈到这件事时并不避讳:“用户总体上对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我们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我们最大的痛点是没有买过蔚来的用户没有那么快接受我们的很多创新理念,甚至对我们有很多误解,所以我们用户比较痛苦的一件事就是总是在自己的微信群里回答别人关于蔚来的问题。
这也让我们很苦恼,我们似乎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时间和我们的努力做好自己。"
威马汽车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徐焕新也指出,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存在误解。他认为,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痛点具有阶段性特征,当前用户更关注充电和里程。
新能源现在处于年销量100万辆的阶段,全国保有量不到300万辆,和传统汽车还有很大差距。消费者其实对新能源汽车没有理性认知。他举例说,比如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并不是越高越好。
但要根据使用场景具体分析,充分实现市场化自由竞争,所以补贴斜坡未必是坏事。作为新生事物,新能源汽车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也需要创新的平台和工具来解决。
比如威马大数据平台会收集用户事故前后的情况和客户反馈,通过手机或远程控制直接联系车主解决问题。针对里程焦虑,充电APP会引导车主到附近的充电桩充电等等。
北极星Polestar中国区总裁吴振豪坦言,品牌认知度对于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消费者在选择一个品牌的时候,需要企业来回答这个品牌代表了什么,能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以及“成为车主之后,
别人会怎么看我,也是影响消费者购车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为了生存,必须意识到这些问题。
新特汽车CEO咸岳认为,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不够,行业在把握消费者需求方面有时会出现偏差。他指出,很多人认为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对智能汽车没有太大需求。
但实际上,三四线客户对智能化的需求很高,甚至强于很多一线城市。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研究产品。新特汽车目前交付车辆6000辆,APP上用户超过20万,活跃度较高。
APP已经成为企业与用户直接沟通的平台。无论是对产品问题的反馈,还是对未来产品造型、室内装修、技术等方面的建议,用户都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新特也从他们那里吸收了很多想法,不断改进产品。
吉利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郑庄强调,B端用户和C端用户的痛点是不同的。吉利的做法是减去用户的负担,加上用户的服务。就目前新能源销售的结构来看,纯电占比超过70%。
B端用户占60%以上,也就是网约车和打车,所以要更注重B端用户的感受。这些用户的要求首先是续驶里程真实,其次是电池衰减低。吉利出行平台电动车最高行驶里程达到35万公里。800个样本的测试结果表明,
平均行驶里程13.7万公里,车辆电池衰减1.4%至4.5%,容量保持率96.7%,大大减轻了驾驶员的心理负担。此外,电动汽车的使用使驾驶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40%。
降低车辆噪音,定制头等舱座椅,很好地照顾了B端驾驶者的需求。
BAIC新能源营销公司总经理助理窦坦言,2014年电动汽车进入私人市场后,充电成为用户最大的痛点。除了布局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BAIC还根据B端客户的特点开发换电模式,在全国建立了148个换电站。
北京已经开始运营34个换电站。充电和换电对于网约车和出租车来说非常方便,3分钟就可以完成换电。
不难看出,不仅是消费者,政府部门对新能源汽车这一新生事物的认识也并不全面。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初级阶段,敢于尝鲜的电动车用户所遭受的痛点也是真实存在的。我希望随着市场竞争的开放,
随着技术资料的升级和售后服务经验的积累,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可以更加顺畅,误解鸿沟可以逐渐弥合,痛点可以尽快愈合。
关键词:消费者对新能源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