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荐名单,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荐名单公布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荐名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荐名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看待工信部点名30家新能源汽车企业1年未产新能源车?

Thanks♪(・ω・)ノ小秘书邀请,关于本轮被工信部点名的企业有一个共性,这些企业多为破产边缘的企业。

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荐名单,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荐名单公布

新能源汽车的高红利期是这些企业最后的救命稻草,然而补贴一旦开始退坡、监察骗补的力度加大,这些企业注定不能持续生产。

以天津美亚、长安合资、安徽奇瑞等、广汽本田等企业为例,其产品成本控制的能力几乎没有。全国十大动力电池供应商,以宁德时代为首价格基本控制在同一水平,行业垄断导致动力电池的成本高昂一般企业是难以承受的。

其次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供应商比亚迪也是一家独大,而且作为第二大动力电池供应商却以整车平台供应为主,动力电池是附带销售,而点名的这些企业多数是不够资格有战略合作关系的。

在加上研发团队的缺失,电控也要依靠第三方公司提供,三电的成本非常之高。而这些企业的知名度大多比较低,没有核心技术产品品质也没有保障,依靠采购生产整车成本注定很高,但是这种品牌这种级别的车型定价过高注定没有市场,定价过低入不敷出,只能放弃生产,其实这已经是在等待大限的到来。

所以近期新能源汽车企业会有一个倒闭潮,这是市场竞争带来的正面影响,优胜劣汰是竞争法则。这些企业的消失能让市场更加平衡,垂死的企业不再有恶性竞争的能力,研发型企业可以专注研发,对于技术提升反而是催化剂。


本轮被点名的企业因为没有投产能力将会被取消生产资质,能够有条件重申审核的应该没有几家了。这些企业按照知名度排名如下:

1、广汽本田

2、长安标致雪铁龙

3、长安铃木(退出待定)

4、安徽凯翼(奇瑞、五粮液)

5、华晨汽车集团

6、天津天汽集团美亚汽车

7、哈飞汽车集团

8、一汽四川汽车

9、万向电动汽车

10、山东丽驰新能源

之后都是一些不知名的企业,本就没有存在感也不需要了解这些即将消失的品牌,不在一一列举。被点名的企业里这10位知名度很高,但也都是基本没有大作为的企业,即使没有新能源汽车,在国产品牌的疯狂生长下这些企业也很有可能是第一批消失的品牌。


如需帮助请关注:天和Auto,趣味问答购车推荐每天更新。

这个很正常,是社会整个改革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不但是相关新能源汽车企业骗取国家的补贴严重,在科学学术研究领域,大家都熟悉的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事件,最后的调查结果不也是不了了之了吗?国家因此投入的2亿多补贴压根就再没提。

我知道肯定又有人抱怨民族的劣根性,但其实,精日分子所崇拜的日本本土照样也有人喜欢造假,只不过国外造假所导致的成本更高,能够让你倾家荡产而已。所以,我们这边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大家都喜欢骗补贴,这一切都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所致。所谓的漏网之鱼,是指网织的不够密,或者是有漏洞,所以鱼能钻空子,你把网织密了,张紧了,不就全部一网打尽了吗?

新能源汽车也是这样,进入的门槛低,没什么特别的技术含量,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制造的电动汽车,跟街头那些山寨小厂出的老年人电动助力车,没什么两样,区别就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出的外观更大些,电池容量也更大点而已。

世面上的电动汽车对续航里程几乎都有所夸大,天冷散热负担重,天热开空调又严重影响续航里程,甚至前几天大家也有听说过,有小两口为了能保持电池的电量可以回家,高温下一路不敢开空调的事例,在车内扇扇子……

国内的相关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除了会堆砌电池做动力,技术含量较高点的比如氢燃料电池等,根本就无人研究。甚至很多企业,如同开头所说,就是纯粹骗国家补贴的,只要补贴到手!还出电动汽车干嘛?出了也早被老百姓看破手脚,卖也卖不出去。还不如干脆不出。

所以说,国家想借新能源或者纯电动汽车的早布局,从而实现在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车,总体的战略方针和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在具体实施方面,因为相关的规则不够完善,给了很多不法分子可趁之机。没有办法,毕竟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只有一步一步来,随着制度越来越完善,会逐渐的把各企业想纯粹骗补贴的想法,彻底的掐灭在摇篮之中。

比如,据说下一步的措施就是:未来,行驶里程少于350公里的纯电动或者新能源汽车,其生产企业将不再享受任何相关的政府补贴。

——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分别为50.4万辆和49.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5%和97.1%,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国内车市增长的主动力。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之下,却有30家车企进入了工信部的“黑名单”,而这份黑名单上大部分为造车新势力,这些公司已经停止生产新能源汽车超过1年了。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注意,难道造车新势力只是“纸老虎”,噱头有余然而没有“真材实料”?

30家车企进入“黑名单”,既是警钟也是鞭策

进入“黑名单”的车企数目多达30家,其实是一个警钟。

新能源的大热,以及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新能源汽车成本资本入局的风口,从而众多造车新势力粉墨登场。这些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大力发展的初期,都拿到了新能源生产资质,但是却“雷声大雨点小”,把新能源概念炒作得火热,但是却迟迟不见产品。

其实此次工信部的“通知”下发既是警钟也是鞭策,督促这些造车新势力早日上轨,加快产品研发和生产,不要再消极对待。同时适时的资质清理也是为后续更有实力发展新能源的车企腾出空间,促进这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造车新势力面临困局,缺少资金产能不足

虽然此次“通知”意在鞭策造车新势力,但是实际效果还是有待考量,因为许多造车新势力已经面临困局。

首先就是资金难题,造车新势力们急匆匆地进入这个市场准备大干一场,但是才发现后续资金难以维系,就连造车新势力大热门蔚来汽车在多轮融资之后还是急需资金。其次就是生产难题,很多造车新势力都没有自己的生产线,多走代加工路线,无论是产能限制于他人,难以发展壮大。最后就是技术问题,造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技术,但是大多数造车新势力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而且还不专研技术,并不具备竞争力。

脚踏实地突破困局,新能源前途仍光明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要想突破当下困局,最重要的就是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做研发、产品、渠道和服务,缺一不可。首先要潜下心专研技术,招募技术精英团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体系。其次在产能上,初期先通过代加工实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也自建工厂申请资质,以便为后续的独立发展创造条件。最后要有好的商业模式,即包括汽车金融、共享和服务等在内的全价值链体系。

如果造车新势力能够突破困局,未来还是光明的。毕竟选择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其中蕴含的商机和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结束语:30家车企进入工信部的“黑名单”给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浇上了一泼冷水,但这并不是坏事,反倒让车企和消费者更理性地看待新能源的发展。诚然新能源市场呈现“百家争鸣”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其中乱象丛生那就不是政府和消费者所希望看到的。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真正有实力的造车新势力不断涌现,带给消费者真正好产品!

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吧。一是为了拿到国家补助。申请了再说。二是没有新能源车的开发研究实力。三是研发走到了瓶胫。无法继续了。四是实际生产成本使用成本远远高于汽柴油车等。总之多种原因叠加。导致30家车企1年未产新能源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荐名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荐名单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THE 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