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如何看待中国汽车产业的下个十年发展趋势(大众如何看待中国汽车产业的下个十年发展趋势)

10月11日,国家能源委员会再次对氢能发展给予指导,提出探索先进储能、氢能等商业化路径,依托互联网发展新能源产业、新业态、新模式。10月11日,

国家能源委会议再次对氢能发展给予指导,提出探索先进储能、氢能等商业化路径,依托互联网发展新能源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大众如何看待中国汽车产业的下个十年发展趋势(大众如何看待中国汽车产业的下个十年发展趋势)

在汽车市场乱飞的当下,与政府意见同样重要的是行业巨头的选择,尤其是大众、丰田这样的“老司机”,他们的选择往往具有一定的“羊群效应”。

大众是关键的“头羊”。这家深耕中国30多年,为中国带来成熟汽车产业生态的企业,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有着深刻的感知和理解。也正因为如此,大众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10月10日,奥迪股份公司(中国)执行副总裁刘云峰在2019年《汽车蓝皮书》发布仪式上,更系统地阐述了大众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思考。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刘云峰

刘云峰于2004年加入大众中国,先后担任首席执行官助理和产品规划职位。被谈论多年的“TSI DSG”战略就是由他提出的。在大连自动变速器公司的任期结束后,刘云峰负责了在中国的几家合资企业的相关事务。

他说:“大众汽车将移动出行服务、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发展提升到集团发展战略的高度,致力于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转型为可持续移动出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当然,改变的复杂程度远不止“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一个词。

大众汽车对未来的思考

关于未来有很多疑问。

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是否已经到了天花板?

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发展最重要的路径吗?

汽车产业的生态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

传统汽车厂商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尽管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个罕见的冬天,但大众汽车和大多数行业专家都对未来的发展抱有乐观的预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傅认为,中国汽车市场仍有“三驾马车”支撑增长:一是未来在法律法规要求下,“以旧换新”汽车市场有机会达到3000万辆规模;其次,

偏远地区汽车消费需求仍然很大;最后,是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出口市场。目前出口量仅占产销总量的3%,未来仍有很大增长潜力。

在大众的态度和布局中,也能看到对未来的信心。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迪斯曾表示:“奥迪股份公司及其品牌将在中国投入更多的力量,注入更多的能量,投入前所未有的精力。深耕中国市场。”

目前大众在中国的三家合资企业都在不断扩充产品线,大幅提升电动车产能。

奥迪氢燃料电池概念车h-tron quattro

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虽然Diss曾表示氢能源汽车在乘用车领域“没有未来”,但这与丰田非常看好氢燃料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然而,大众似乎并没有放弃氢燃料技术。刘云峰透露,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

大众和同济大学开始联合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十多年来大众一直没有停止氢燃料电池的研发。奥迪品牌CEO Bolan Salt还透露,奥迪计划在2021年开始量产氢燃料电池汽车。

当新能源汽车日益成为汽车企业未来布局的核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汽车产业生态也在发生变化。过去传统跨国公司主导、由不同层级供应商组成的金字塔生态已经不合时宜。

中国汽车工业不知不觉走到了行业前列,一个全新的架构呼之欲出。

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商部副部长史耀东所说:“汽车产业的未来将是融合发展,不仅是围绕汽车的电子、机械的融合,更是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融合。除了技术,围绕汽车使用发生的一切,

包括基础设施、道路、能源系统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融合。"

面对变化,大象不得不学会跳舞。

如何布局未来?

大众如何应对行业的变化?在刘云峰看来,首先,面对未来的挑战,无论是新技术、新产品还是新领域,大众都投入了大量的研发精力。他说:“我们希望在未来,

在世界范围内,当然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地位,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大众MEB平台首款量产电动车ID.3

在产品层面,前阵子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大众推出了基于MEB平台的首款量产车型ID.3。大众计划到2025年电动汽车占比达到20%-25%,到2028年向全球交付超过2200万辆电动汽车。

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市场。

在中国,大众与江淮建立了新能源合资项目,SAIC-大众安亭工厂和一汽-大众佛山工厂的MEB生产线也在建设中,或将于明年建成投产。刘云峰透露,西雅特品牌将于2021年引入国内市场。

在产业生态链方面,大众也在积极布局。比如大众、一汽集团、江淮汽车(600418,股吧)、星星充电联合成立Camax新能源科技公司,布局智能充电基础设施。

大众移动出行服务公司MOIA在欧洲落地运营

在移动出行领域,大众在德国成立了移动出行服务公司MOIA,成为与大众和奥迪并列的集团第13个独立品牌。

刘云峰提到,大众在中国成立了易驾智能,聚焦智能车联网、出行生态、智能基础设施、大数据应用、智能驾驶五大核心业务。同时,大众汽车与合肥市政府、江淮汽车与一加智能在智慧城市上的合作,

也已经落地合肥。

大众逸驾智能在2018年成立

但对于传统汽车厂商来说,这样的整合和转型并不容易。相比加入本土设计团队,在中国市场推出专属车型,传统车企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熟悉和适应来自互联网和技术的新竞争。

在此背景下,大众与互联网公司、高科技企业的合作不断涌现。大众汽车在中国已经加入百度Appolo自动驾驶平台,并与滴滴出行、首汽约车开展合作计划。奥迪品牌也与华为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有合作。

当然,在大众积极布局的同时,它的老对手丰田也没闲着。丰田章男曾在CES上表示,丰田也应该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转型为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

提出“全民出行”的口号,展示e-Palette平台。

还要转型成为“移动出行服务商”。大众一定会比丰田等巨头走得更快吗?至少在中国市场,大众似乎更有胜算。

几乎走对了过去的每一步

或许1982年上任的大众汽车董事长卡尔哈恩(Karl H Hahn)永远不会想到,他将大众汽车带入中国的努力,给大众带来了如此深远的影响。

“有了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大众汽车真皮耐用的印象深入人心;

Polo和帕萨特国产的时候,激光焊接和腔体注蜡已经广为人知,树立了高质量的标杆。

赞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通过“奥运计划”成功化解市场危机;

“DSG TSI”黄金动力组合再次巩固了大众的“科技”品牌;

“两车战略”被带到中国,被很多合资品牌学习。

1983年第一辆桑塔纳轿车在上海下线

即便是现在中国汽车市场里的很多现象,也都是大众汽车首开先河。即便经历过挑战,但善于思考与主动求变,让大众汽车几次化险为夷。

例如,在90年代鼎盛时期,大众汽车曾占据了轿车市场的半壁江山,但进入新千年以后,随着上汽通用、广汽本田等新合资车企的到来,大众汽车的市场份额迅速萎缩,在市场的挑战下,

德国人意识到了中国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

“奥林匹克”成为大众汽车在华再次起势的开始

于是,在随后的“奥林匹克计划”中,大众汽车提出了提升国产化率,降低成本的目标,本土研发团队也参与到产品开发之中,从帕萨特领驭到朗逸、新宝来,针对中国市场需求开发的车型纷纷上市,如今,

专门为中国市场研发车型已经成了几乎所有跨国车企的通行做法。

今年前8个月,大众集团凭借在中国市场几款SUV带来的增量,销量达到了257.1万辆,市场份额进一步增长,成功抵御了日系车企的咄咄攻势。

时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的范安德曾说:“短暂的失利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洞悉市场的变化、调整企业的战略、迎合市场的需求,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和上一次挑战不同,大众汽车这次面临的对手,早已不是传统车企,更多的是高科技与互联网公司。在汽车产业新生态下,高科技公司、平台公司、数据公司、通讯服务公司甚至是每一个消费者,

都会成为产业链的参与者和挑战者。

刘云峰说,抢先一步布局更多,也意味着在未来可以占据更多先机。

关键词: 大众 中国汽车 十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