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关乎生死的豪赌。已经入局的,焦虑的,马不停蹄的,绝不是不安分的;没有进入游戏的人焦虑不安,只能尽力而为。这是一场关乎生死的豪赌。
已经入局的,焦虑的,马不停蹄的,绝不是不安分的;没有进入游戏的人焦虑不安,只能尽力而为。
这是一场万箭齐发,胜负难分的混乱之战。行业内外的参与者蠢蠢欲动,各显神通,谁都不想输;而且比赛规则和过去不一样了,变数是不变的,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就是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不平静了。
在3月份的两会期间,新能源汽车并没有意外成为高频词汇。《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进一步开放,车辆购置税再延长三年”等内容,无疑更受欢迎。越是这样,越让一些企业感到焦虑。因为,
矗立在他们心中的,是一张看似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的“准生证”。这个行业的每个人都迫切想知道:从去年开始停止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投资项目审批什么时候能继续?这代表了第一道产业壁垒的“门”。
为什么要脱困重启?
默默地停下来
虽然,严格来说,国家发改委对投资项目的核准并不等于真正的“资质”,后续产品还需要通过工信部的评审才能在企业和产品公告中列出,但汽车行业已经习惯于将前半步称为“获得资质”。
自2015年7月实施《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以来,已有15家新建企业跨过这道“资质”门,获得“准生证”。最后一份江淮大众项目批文签署于2017年5月16日。自那时以来,核准名单没有更新。
尽管政府对此一直保持沉默,但多方消息称,国家发改委自去年5月下旬起暂停审批新能源乘用车投资项目。
“真的停顿了很久。按照2015年发布实施的文件,一下子批了十几个文件,有点失控,和预想的不太一样,所以紧急叫停,但是没有说明。”作为参加资格审查的专家组成员,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炳刚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
“外人”的大委屈
暂停已完成,但何时重新启动未知。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超过100家企业或团队正在排队或打算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但现在却面临着“渠道”被卡住、计划被打乱的窘境。其中,最焦虑最苦涩的,
是2017年5月申请流程卡暂停节点的几家公司。
河南森源电动车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江苏国鑫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年产1辆碳纤维轻量化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康迪电动车江苏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等3个项目在审批结果栏显示为“通过”。
“很遗憾,材料是3月份提交的,通过了专家评审,碰巧被搁置了。企业压力很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开发区更早也做了很多布局,给了企业很多资源,对当地稳定发展和金融环境有一定影响。
"江苏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人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是康迪电动车项目落户如皋。
“我们已经走完程序,符合条件。按照行政审批的相关规定,我们原本以为2017年5月份就能批下来。可惜审批被叫停了,现在已经等了将近一年了。初期投资巨大。如果耽误了,损失更大,危及企业的正常运营。
拖累企业。康迪相关负责人颇为委屈地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关键词:鲶鱼新能源资质